
種名:菴閭
學名:Artemisia keiskeana Miq.
別名:菴閭子、菴閭、覆閭、菴蘆、菴閭、臭蒿
花期:
生態性狀:耐陰植物
觀賞性分類:其它
科:菊科 屬:蒿屬
產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東;
菴閭形態特征
半灌木狀草本。主根略明顯,側根細而多;根狀莖短,直徑約3毫米,有少數營養枝。莖多數,常成叢,高30100(120)厘米,下部半木質,上部草質,綠褐色,具細縱棱,分枝多而細,斜向上伸長,長310厘米;莖、枝初時有稀疏絲狀絨毛,后光滑。葉紙質,不分裂,上面綠色,初時微有短柔毛,后脫落無毛,背面淡綠色,有時具腺點,多少被稀疏的短柔毛;基生葉多數或少數,成蓮座狀排列,基生葉、莖下部葉及營養枝葉倒卵形或寬楔形,長38厘米,寬1.54.5厘米,先端圓,中部以上邊緣具數枚粗而尖的淺鋸齒,基部楔形,漸狹窄成柄,葉柄長0.30.8厘米,無假托葉,花期葉均萎謝;中部葉倒卵形、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匙形,長4.56.5厘米,寬1.54厘米,先端鈍尖,中部以上邊緣具數枚疏鋸齒或淺裂齒,齒端尖銳,基部漸狹,楔形,無假托葉或假托葉極小,不明顯;上部葉小,卵形或橢圓形,先端鈍,全緣或上半部有數枚小齒裂。頭狀花序近球形,直徑33.5毫米,具細梗,梗長1.52毫米,小苞葉小或無,在分枝上排成總狀或復總狀花序,并在莖上組成狹窄或疏而稍開展的圓錐花序,花后頭狀花序下垂;總苞片34層,背面綠色,無毛,外層總苞片小,卵形,頂端鈍,中、內層總苞片橢圓形或長卵形,背面綠色或黃褐色,邊緣寬膜質;花序托小,半球形;雌花610朵,花冠狹圓錐狀,檐部具2裂齒,背面具小腺點,花柱伸出花冠外,先端2叉,叉端尖,反卷;兩性花1318朵,花冠管狀,部分為狹管狀,背面具小腺點,偶有短柔毛,花藥線形,先端附屬物尖,長三角形,基部鈍,花柱略短于花冠或近與花冠等長,頂端2叉,叉端鈍尖,無睫毛。瘦果卵狀橢圓形,略壓扁。花果期811月。
菴閭生長習性
生于低海拔地區的路旁、干山坡、灌叢、草地及疏林下。
菴閭栽培繁育
暫無信息
菴閭主要病蟲害
菴閭園林用途
暫無信息
更新時間:2021-1-26 12:00:01